第二百五十七章 郑森与郑平-《五千年来谁著史》


    第(2/3)页

    “不然,你看似很高大的大厦,你装饰的再金碧辉煌,再是漂亮,根基却早已经腐朽。它也终究不会牢固。”

    做一个完全符合士绅阶层利益的‘明君圣主’,那并不难。可难的就是如此打的根基是否能真的支撑得住郑家王朝走过未来岁月的变革?

    现在都十七世纪中叶了,再有一百年就第一次工业革命,郑家王朝用旧时候的模式打下了王朝根基,到时就真的能来一场说‘上下变革’就‘上下变革’的变革吗?

    不在立国之初就打下全新的根基,郑芝龙很难相信后世的子子孙孙们能‘远迈先祖’!

    现在的省时省劲,那是在用未来郑家王朝的生命在代价的。

    郑森现在并没有完全的明白这一点,他眼下只是因为对士绅阶层的失望——爱之深恨之切,从而迅速接受了郑芝龙对士绅阶层的看法。

    大致上就是宋儒理学不可用。

    那些打着‘天理’旗号的士大夫们,满嘴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尽是男盗女娼。要革掉理学的命,要搞一搞事功之学,搞一搞汉唐儒学。

    而且,一个国家要稳定,要兴旺,什么是最重要的?

    那必须是土地。人人有耕田,天下方可大安。

    而土地在哪儿呢?是在朱明朝廷的手中还是在普天下的士绅的手中呢?

    答案很显然,故而,郑家对士绅的态度也必须很明确。

    这两者是敌对的关系,是坚定的敌人。

    至于说什么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之类的话,那把士大夫换成‘知识分子’一样可以。而且知识分子的门槛很低,只要会写千八百个字,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跟往日官府中的那些文书胥吏一样,那不就一样可以取士大夫而代之吗?

    看看历史上多少官儿们被手下的文书胥吏给架空?

    看看现如今的大明官员手下一个个都有多少师爷?

    那政务政事,究竟是师爷们在处理,还是那些金榜题名的官老爷士大夫们在处理呢?

    郑森很自然的被说服了。

    “现在,我们的实力就摆在那儿的,郑家的水陆大军,郑家的财力,还有郑家的地盘,这已经不是你想要低调便可以被人无视的了。”

    “这几年我们陆续夺下了大员、河仙两地,现在更拿下了吕宋,郑家的海外基业不止已经建立,更已经夯实。按照父亲与崇祯帝的约定,郑家距离正式分封建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这个时候父亲干甚还要低调容忍?”

    “干甚还要看着那些混账士绅们为所欲为?”

    “你在父亲身边也有段日子了,知道东林党吧,知道江南的士绅商贾吧。你不觉得他们很龌龊,很可笑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