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沈清瑜只告诉里正叔:“我如今有钱,大家的日子都不容易,这钱我掏了。” 免得以后他们有闲话。 里正叔略一思忖,点头答应下来,感慨道:“要不怎么说该你赚大钱呢!瞧瞧这份心胸!总想着为村里人打算。” 沈清瑜汗颜:“您太客气了。” 红薯粉工坊这才开始做事几天啊,就出了一车货,含泪赚了几十两轻松银子。 照这样下去,修一个青砖大瓦房的三进四合院都绰绰有余! 更何况咱这个还不是单纯的做公益,还收费的呢! 不过这话就跟里正说不着了。 里正叔高高兴兴离开。 他要和族老商量找谁去收沈玉松家的红薯。 还要想想该找谁去修私塾的房子。 村里的壮劳力都进了红薯粉工坊做事了,如今都是计件工资,大家都卯足了劲做事,做得好了,一天能有一百来文工钱呢! 哪里还看得上一天几十文钱的泥水匠? 身为人事总管,里正叔最近隐隐觉得:沈家村的族人们不太够用的样子…… 沈清瑜回转过来,去找薛居正。 “薛老,村里有孩子要读私塾,他们算了算,目前有十来个。到时候您教一下行不行?” 薛居正嘿嘿一笑:“之前齐小子来说过,我答应了。反正吃饭我还是要来你家吃的。” 沈清瑜笑起来:“那肯定管吃饱吃好!” 于是沈清瑜就带着薛居正去大樟树那儿看。 看到亭亭如伞盖的老樟树,还有树下偌大的平整空地,薛居正先就喜欢上了。 他指了指靠山边的地方:“那私塾就修这儿?” 沈清瑜笑了起来:“您说的是,我也是想修这里呢。” “孩子们读书累了,出来正好能在空地上跑跑跳跳的,夏天可以在树底下。那么大的空地,蹴鞠什么的也都挺好。” 就跟学校操场一样的功能。 沈清瑜想将私塾放这,还有一个想法。 以后若是孩子们多了,别的村也有孩子想来的时候,私塾放在村口,也方便别的村的孩子一起来。 到时候孩子们来来往往的,也不必非要经过村里,只到村口就成。 人一多,收的束脩就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