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都是无偿劳动-《农门凰女》
第(2/3)页
他们认为,能在县试、府试、院试中一路夺下头榜,只要不出意外就一定能考上举人,春闱时不说金榜题名也一定有机会进入殿试。
也就是说,大家走科举的目标不还是为金榜题名天下知,日后入仕为官吗?现在多好的机会参与民政、吏政呀。
叶状元能以兵田策受到圣上青睐,不就是他熟悉民事、民生以及对边防的思考吗。
他们也是来自各种家庭,有着自己熟悉的事以及不了解的事,现在就是长见闻、攒经验的好机会,相信有见识的秀才都愿意参与进来。
这样,就会有大量的人手可用,而且秀才图名、多是清流,也不怕被地方官收买了去。
再说了,上头可是城守大人,在这青华州还有谁比城守大人大?
城守大人动员大家一起参与,谁会傻到弃城守而奔投县令甚至更小的官员?
除非小官背后有朝廷势力介入,但参与的人数多了,可不是一两个人能左右大局的,因而,除非那些势力将一个地方的秀才全给收买了,否则根本就撼不动叶子皓的大局。
而且参与的人多就不容易保守秘密,但凡有风吹草动就一定容易被人知晓,就会传出声儿来。
哪家势力敢像叶大人这般公开公正透明地进行计划?
因而,他们相信周大人下去只需找县学和调学政司资料,找到合适的人手安排各自的任务就行了。
而这些人也可越过县令,向府城衙门直书汇报进度和结果便可。这样还能有效避开地方干涉过多的隐患,地方官,只需配合便可。
不愧是秀才,这二十年上下的岁月也不是白过的。
他们敬仰叶状元、钦佩叶城守,他们有了进入衙门见习、见证、参与吏政的机会,也就更加能站在士子、民生与官方的不同角度来做出周全的策论。
没错,叶子皓曾让他们完成这样一篇策论,他们就当作学问在竭尽所能地完善着这个论题。
纵使还没有写入纸上,但在小会上却已能胸有沟壑,各抒已见。
叶子皓听着听着,就把六房主簿都叫过来听。
大家都各抒已见、踊跃发言,最后,周先生就决定带上乔楠他们一起去各县城走一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