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由检摇摇头,算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 这天,朱由检拿着几篇篇由汤若望书写的介绍西方各方面情况的文章,经过朱由检的多次提点以及汤若望的多次修改,才终于得到了这数篇文章。 在朱由检的要求下,或者说是汤若望本身的能力还不太够,文章并没有用文言文,而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在朱由检的提点下,汤若望按照不同的方面书写了这些文章,一共有八篇,系统的介绍了西方的情况,重点在于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的历史。 再次通读一遍,朱由检很满意,汤若望也不愧是从小就在教会读书的人,文章倒是引人入胜,朱由检觉得定然能够吸引大明人的注意力。 要知道大明人的思想还是很开放的,在没有官方推广的情况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学习西方的数学、天文等方面的知识。 合上文章,朱由检将通政司的负责人通政司使秦士桢给叫了过来。 邸报原本属于通政司管理。通政司这个机构明朝初期设立之后权力相当大,可谓是朝廷上通下达的关键。 然而明朝中期以后通政司的地位不断下降,甚至于到了万历年十三年朝堂之上有一次关于站立位置的大争论,作为九卿之一的通政司使在上朝之时竟然站在最后一位,其地位可想而知。 通政司本身的职责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就连内阁都设立了文书房,再加上皇帝们越来越懒,明朝中后期以后基本上都不喜欢处理政务,也不重视通政司,于是通政司也就越来越落寞了。 另外就是通政司自己的问题,作为外廷的机构,他们早已是文官的一份子,贪污受贿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几方面共同作用下,通政司的没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是朱由检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很容易的就将通政司原本的通政司使给送回老家,换上了天启二年进士秦士桢。 朝堂之上没有人在意一个通政司使的任命,这是一个不受所有人重视的机构,据锦衣卫奏报此人品德、做事能力相当不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