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邸报的大发展-《重铸刚明》


    第(2/3)页

    而大明这边,和察哈尔达成协议后,朝廷开始将大明收复河套,收回开平卫故地,并且将和察哈尔在开平城互市的消息向大明内部传播,这可是大大的功劳啊,,

    所有的官员都与有荣焉,自然都十分积极。整的通证使秦士桢非常无语,什么时候自己这么受欢迎了?

    早已印刷完毕的新一期邸报开始售卖,现在的邸报基本上十五日一期,这个时间基本可以做到大明的重要省份基本可以发放邸报,至于其他稍微偏远的省份,只能看稍微过时的消息了。

    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大明全国各地的识字的百姓们都会在城池内专门售卖邸报的邸报馆门外排队。

    经过这两个月来的习惯养成,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作为大明的读书人怎么能不了解朝廷大事?这个时候大明的读书人还真是不少,因此邸报馆外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而旁边看热闹的人也不少,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冬日里田地里也没有什么活,在邸报馆门前围观听听皇帝都做了什么事也成了一个不错的消遣。

    况且这些读书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喜欢给他们读报纸。

    于是每隔十天,大街上到处都是一群又一群的人,中间是一个读书人,或许只是一个童生,或许仅仅识字罢了。但他们周围都围了一大圈的百姓们,殷切的听着读书人的读报声。

    读书人也尤其享受这种周围人崇拜的眼神,作为童生,或者仅仅识字,连童生都不是。他们一辈子做官无往,平日里受到同辈们的鄙视。

    然而他们突然发现在这里,他们能够收到前所未有的尊敬,他们也格外珍惜,每一期的邸报他们都没有放过,即便身上的银子已经不多了。

    而这邸报馆也是这段时间有邸报司筹建的,覆盖全国所有的城池,十分方便,朱由检为此还给邸报司拨了十万两银子。

    而随着文人么的渐渐养成看报的习惯,朝廷每期印刷的邸报数量也越来越多,最近每次的印刷量已经达到了六十万份,数量还在不断增多。

    每份邸报的成本也在不断的下降,虽说现在还在赔钱,但至少也已经能看到收支平衡的一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