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完成实验用的铍铱合金镜面,收集到各种数据后,剩下的,就是开始制造真正的太空望远镜镜面了。 这项工作韩元没有亲自动手,将其交给了X-1型工业机器人,他自己则开始动手制造太空望远镜的另一个关键零件。 他亲自动手制造的,是镜面系统中的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 在一台红外感应外太空望远镜设备中,有三大基本系统结构。 镜面结构系统、综合科学仪器结构系统、以及控制结构系统。 相对于后两者来说,前者是整个望远镜的核心部分。 也是最难制造的部分。 拿他设计的这台红外光望远镜来说,一套完整的镜面结构包含了主镜、次镜、三级反射镜、精细转向镜一共四套组镜。 其中主镜共有十八块,次镜、三级反射镜、精细转向镜都是一块。 这二十一块镜面组成了一个完整观察镜。 其中面向太空,次镜面向主镜。 其形状和一把撑开雨伞有些类似。 只不过这把‘雨伞’它是内侧对着天空的。 主镜就像雨伞撑开后倒放在地面上的雨布,天空中下的雨,就是遥远的外太空传递来光,落在雨布上后被收集起来。 而次镜则是‘伞把’,因为主镜特殊的弧形,落在上面的红外光会被集中反射到伞把上。 而伞把(次镜)会将这些光再一次反射到三级反射镜上。 如果依旧用雨伞来比喻的话,那么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就是雨伞上的那个固定用的弹簧和撑伞的骨架。 它们的背后连接着综合科学仪器结构。 可以将次镜传递回来的光与图像进一步稳定,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型传递给不同的科学载荷模块进行分析。 分析完成的数据再通过通信模块传递回地球。 全程到这里结束。 这就是韩元设计的红外光反射空间望远镜是如何观察宇宙,并绘制星图的全过程。 其原理就是普通的光学折射,只不过折射的是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而已。 当然,除了红外光折射观察宇宙外,他设计空间望远镜还有一套地外行星发现模块。 这个模块的作用和前者不同,前者是用于观察数百亿光年之外的宇宙的。 而后者的作用,是在太阳系邻近数十光年之内,寻找是否存在与地球条件相似的行星,并进一步为解开地外生命的“悬念”获取宝贵的线索。 当然,在韩元手上,它的作用是探索太阳系外的近距离外太空中都有什么。 泰山基地的前任宿主遗留给他的话语到现在都还一直停留在他脑海中念念不忘。 再加上那些很明显是从太阳系外过来的巨型昆虫。 太阳系外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比外星人更让韩元感兴趣。 ........ 三级反射镜、精细转向镜的制造,难度比主镜的制造更大。 这个原理,其实和光刻机里面的掩膜版其实是一样的。 主镜是一级掩膜版,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是末级掩膜版。 它需要将主镜反射过来的光线全部接收,并且确保这些光线和图像没有任何损失,甚至还要对其进一步的做稳定。 两者的难度,就好比在核桃上和在米粒上雕刻同一副画一样。 虽然都很难,但后者的难度明显比前者更高。 ....... 将主镜和次镜的制造工作交给X-1型工业机器人后,韩元来到了数控工厂中。 实验用的铍铱合金镜面能在物理实验室中制造出来,但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的镜面不行。 物理实验室里面工具达不到制造这种镜面的级别要求,只能借助数控工厂里面更加精密的设备来完成。 制造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和材料并没有什么变化,两者都都是铍铱合金。 不同的是,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上不仅要求精度更高,而且还需要自带一套冷却系统。 严格的来说,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自身的温度要低于主镜和次镜一个级别甚至两个级别。 因为只有更低的温度,才能更好、更精准的接收次镜折射回来的红外光。 如果温度一样,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接收到的红外光有一定的概率会出现光谱模糊的情况。 一旦光谱模糊,计算机就无法还原拍摄到的深空,即便是还原出来了,也会出现失真等问题。 这在高精度的太空望远镜里面是绝对不允许的。 ....... 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铍铱合金,韩元在数控工厂内忙碌了起来。 相对比主镜带有些弧度来说,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本身都不带弧度。 它们是平整的镜面。 从这一点来说,是更加有利于镜面的加工的。 只不过更高要求的精细度,依旧自身需要携带冷却系统让它们加工难度更高。 更高的镜面精细度对于韩元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编写好数控程序后,他将铍铱合金镜面交给了数控设备,自己则思考如何给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降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