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回过神来,问道:“ 此人是否在博州任过职?” 卢印之不明所以,只得老老实实道:“太子殿下洞察万里,马周之前确实在博州任职。” “其后游学长安,得常何举荐,才进入长安府任职。” 说罢,卢印之偷眼一瞥太子。 见李佑一副兴趣盎然的姿态,这才长舒一口气。 他心中更是暗暗羡慕,马周这算走了狗屎运了。 太子心中挂了号,这是发迹的前兆啊! 卢印之可是素有耳闻,太子殿下虽然性子惫懒,不喜政务。 但知人善用,兼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在太子手下任职,可是一桩美差! 李佑也有些兴奋,这位现今名不见经传的马周,可是未来帝国宰相! 马周,清河茌平(今山东)人,唐初宰相。 其多次向太宗谏言,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马周孤儿出身,家境贫寒,求学刻苦。 但其人贫困失意,不为当地州府重用。 武德年间,马周授任博州助教。 后愤而离职,西游长安,以门客身份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常何是玄武门的守将,更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 当初就是他提着脑袋,帮助李世民发动政变,一举奠定基业! 后来太平盛世,常何是个武将大老粗,只知舞刀弄强,不通经世济民。 常何也就被动边缘化了。 但马周一来,就帮助常何扭转局势。 在他的帮助下,常何屡次谏言,皆有成效。 常何也扭转了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刻板印象。 当然,李世民自然也看得出,这些见地不凡的奏折绝不是常何写出来。 常何背后有高人幕僚! 贞观五年,常何上书时务策论,罗列二十点帝国弊政,皆言之有物。 不仅如此,还另附对策。 李世民阅后大喜,遂星夜召见常何。 常何自然不敢隐瞒,和盘托出此事原委。 李世民闻之更是大喜,次日召见马周。 马周对答如流,经政文史,天文地理,无所不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