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建水陶器(3)-《大时代的梦》
第(3/3)页
一头扎进陶坊的他不愧为建水陶界拉坯的领军人物。他的紫陶作品造型古朴洗练,既保有建水紫陶传统器形的典雅厚重之美,又有彰显自我个性的流畅通达神韵。
观其作品,器形线条柔媚和谐,犹如水墨画般韵味无穷,美轮美奂;把握其作品,光滑圆润,握感亲和,让人爱不释手。
这样的功力当然得益于他50多年的拉坯制陶生涯锻造出的不凡技艺。同时也使他在从艺的道路上收获颇丰,成为中华传统工艺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当代紫陶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他的紫陶作品也先后获得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金奖、铜奖等。2005年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栏目组,以他为建水紫陶代表人物进行了《雅陶出建水》的节目摄制宣传。
次年云南电视台又以他为代表人物,进行了《守望陶艺》节目的摄制宣传活动。2012年5月,他又一次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云南建水陶》的摄制宣传工作。
离曼金湾紫陶街仅一箭之地、与碗窑村仅一街之隔的地方,便是袁应德的新家,他家周围也大多是制陶人家。
步入曼金湾紫陶街“袁应德紫陶店”,只见店里悬挂了写有“厚德载物”、“天道酬勤”等字样的几贴书法作品,他说是顾客买了他家的紫陶后写了送来的。墙上还悬挂了一块县工商局颁发的、写有“建水县流通领域商品消费满意示范店”字样的牌匾。
距今3500多年前,建水就开始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汉唐时期,建水成为西南进入安南的重要通道,处于通海路和步头路的显要位置。60年代中期,在建水中南部坡头境内龙岔河下游,即汉唐时期云南出土安南的红河码头附近,发现了数十座西汉时期的古墓群,墓葬中散落着许多汉代的粗陶碎片。
龙窑是形成于中原一带的窑型,建水县碗窑村从宋代开始就成规模采用龙窑烧制陶瓷,建水窑烧造的宋代青釉、元代青花工艺和至今任有遗存于世的碗、盘、壶、缸、盆、罐的器形,无不留有中原陶瓷文化的烙印。
建水是人类陶瓷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建水紫陶是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水乳交融的产物,1998年,在距建水县城30公里的燕子洞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出土网坠4件,陶弹丸1件,夹砂素面红陶器碎片7件。至今在建水境内红河北岸傣族地区,仍有当地土着人用慢轮成型、坑式堆烧夹砂红陶的习俗。
建水紫陶目前广泛流传的博古瓶、哈尼樽、彝瓶等器形,以及在不同器形上装饰的图案花纹,明显地吸取了当地土着民族的文化元素,保留着许多土着民族的祭器造型、图腾形象、民族文字、吉祥符号的影子。建水紫陶的茶壶,造型厚重沉雄,装饰性很强,风格与其它陶瓷类的茶壶有明显区别。
建水紫陶是一种活着的文化,一部物化的历史,建水紫陶特殊的制作工艺,对不同的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建水紫陶是一部物化的历史。建水紫陶传统工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其装饰内容、装饰风格等,无不保留着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痕迹。
从170多年前清道光年间到现在,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建水紫陶作品上,解读出数百余年建水历史文化沧桑巨变。百镀一下“大时代的梦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