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尼木藏纸(2)-《大时代的梦》


    第(2/3)页

    三世转法觉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

    到明清时期,藏纸的珍贵与精致早已不止传承于藏地,清乾隆年间,曾做过湖南巡抚的查礼时至西藏,留有《藏纸诗》长句,诗中说“蜀纸逊豫章,工拙奚足尚……孰意黄教方,特出新奇样,臼捣柘皮浆,帘漾金精浪……质坚宛茧练,色白施浏亮。题句意固适,作画兴当畅。裁之可糊窗,缀之堪为帐。何异高丽楮,洋笺亦复让。”美言藏纸比蜀纸高出一筹,就连高丽纸也稍逊风骚。

    它的历史远比人们所知的要久远,它的传承远比人们所见的要辉煌,它是来自千年前的手札——藏纸。

    藏纸是西藏乃至整个藏族聚居地区所产纸的统称。藏纸产地诸多,主要有阿里、洛瑜、羌塘、达布、日喀则还有错那、拉萨、贡布、康区、金东、尼木等地。比如藏东南地区盛产金东纸、塔布纸、工布纸、波堆纸,藏南的珞瑜、门隅、聂拉木等地盛产门纸、聂纸,藏中地区盛产尼木纸、后藏纸、门噶纸、灰纸等。

    随着造纸技术的提高,造纸名匠辈出,出现了许多精工细作的优良名纸,如享誉全藏的塔布金东的金东名纸,尼木、德格等毒纸。

    许多特殊的纸面加工品种更令世人刮目相看,如印制藏币的精品藏纸,制作工艺精湛的金汁、银汁书写的藏经用纸。

    高超的造纸技艺,悠久的藏纸生产历史,丰富的藏纸生产经验,遍布全藏的造纸工艺,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藏纸文化。

    藏纸的所有材料都是来自青藏高原上生长的植物,采用纤维性强的树皮或植物的根茎,主要原料有白芷草、瑞香狼毒、萨玛树、大麻、绰瓦树等。

    瑞香狼毒草是制纸最好的原材料,生长在柏树林里的最好;生长在沙地和红土地的比较坚硬且难以煮熟,色泛黄,为中;皮厚而生虫者为下;白芷为造纸的中等材料,沉香可以制造厚纸来书写经卷;制纸最差的原料应属桦树根了。

    金东藏纸得名于它的产地,旧时称为金东宗,也就是今天林芝地区朗县的金东乡。金东有新旧两个纸坊:一个位于金东康玛村后半山腰的“卓”地方,而另一个则位于金东甘木村(距乡驻地东雄村东南16公里)。

    从金东纸坊的起源及发展来看,金东旧纸坊建在甘木村,主要生产书写用纸。当金东周围造纸原料砍伐殆尽之时,就从加查、曲松、隆子等地采集原料,这些地区旧时统称为塔布,因此产自该地区的纸命名为“塔秀”(即塔布纸),金东甘木村所制的公文纸和印经书写用纸称“金秀”(即金东纸)。

    旧时,金东的康玛造纸坊主要由古绕朗杰宗、加查宗、拉绥宗和金东宗四宗共同总管,并由四宗汇集“差巴”进行造纸。成为一个由西藏地方政府官办的传统造纸坊。金东康玛纸坊是全藏最大的藏纸生产作坊,也是西藏最大的官办造纸坊。

    离康玛纸币坊仅四五公里处的甘木造纸坊,主要是由金东宗主管,为西藏噶厦政府书写公文及达赖喇嘛用纸上交纸税。是一个重要的官方公文用纸和高级藏经印刷用纸的供应基地。

    金东纸质轻、抗折耐拉、富有弹性,两面光滑,质地厚薄均匀,算为上品。作为藏纸中的翘楚,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也极为高昂,其造纸原料与其他各地的造纸坊有所区别,是以瑞香科瑞香属灌木茎皮为原料。除制作原料之外,纸幅大小,以及纸工工种、纸料木槽、浸提灰汁等也有所不同。

    丝毛瑞香草,学名etensis产地为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3000-3600米的干旱河谷灌丛草坡,每年5月份是采伐造纸原料的最佳时间,此时绢毛瑞香树上开满黄花,人们将采集回来的原料进行去皮、针梳、撕选备料,最后将撕选好的皮料扎成皮料辫子晒干待用或即时进行蒸煮。金东藏纸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备料、制浆、浇造和烘焙四个阶段,其中仅备料就要经过砍伐、剥皮、去皮、煮料、捣料等十多个步骤,平均一天只能做一张45×45公分大小的纸,是以价格昂贵。

    尼木藏纸其选用的原料为瑞香科狼毒的根肉,而狼毒具有毒性,故一般称为尼木毒纸。瑞香科狼毒藏语称为“汝佳”,尼木当地人称其为“纸夹巴”。狼毒草生长于草原和高山草甸。作为造纸原料的狼毒采挖时间一般在7月以后,此时狼毒正处于开花期,花期约3—4月,采挖十分方便。

    因尼木主要藏纸地为雪拉村,故而又被称为”雪拉藏纸,而雪拉村制作的藏纸,则为传统塔荣藏纸的传承,其主要工序包括泡洗、捶捣(捡皮)、煮料、捶打、打浆、浇造、揭纸。先将狼毒草根中间芯部除去,然后用小刀一点一点地将狼毒草根部深色表皮剥离,最后剩下的乳白色纤维部分就是制造藏纸的原材料。

    将狼毒草纤维熬煮,浸水之后,放到平滑的石板上,再用石块用力不停地捶打,几分钟后,将白色稠状的狼毒草纸浆再放入清水桶中,用木制搅拌器将将水和纸浆充分搅匀,然后再将勺子将融于水中的纸浆倒入浸放在水池中的木制模具,慢慢均匀摇动,使纸浆平整均匀地散布于其中。最后,再慢慢提起模子,等磨具中的水分沥干后,再拿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晾晒好之后,先用手在晒干后的藏纸上轻轻熨扶,使纸张和磨具初步分离,之后再揭开纸的一角,慢慢剥离,这样一张完整洁白的藏纸便出世了。

    文字记载在纸张上,历史传承于文字,不论是藏于萨迦寺繁浩的经卷,抑或布达拉宫中秘而不宣的佛经,抑或大昭寺内存放的典籍,都长存于那张薄而柔,韧而轻的藏纸上,历久弥新。正是有了藏纸,才有了藏文所长存的地方,正是有了藏纸,才让卷帙浩繁的经文与典籍,得以避过了岁月风霜的侵袭,悄然而又完整地留存。

    藏纸的传承不仅只是工艺文化中的一项瑰宝,它将高原上浩如烟海的历史点滴,将一部完整而辉煌的西藏历史、宗教历史呈现于世。

    藏纸由于藏纸具有不遭虫蛀、耐腐蚀等特点,所以特别适合用来抄写经文。

    尼木藏纸完全按照传统工艺来制作,制作原料是当地一种叫狼毒草的野草。从工艺流程上来说,藏纸制作可以分为:

    1.分拣狼毒草;
    第(2/3)页